在葬禮結束後回到家裡,
所有人的生活理應回到正軌,
但情況經常不是如此。
當喪禮的一切忙亂結束,
悲傷的人們被留下來單獨面對自己時,
才是他們通常需要最大支持的時候。
無法表露悲傷的人更容易產生憂鬱,
男性尤其如此。
有種潛在的負面看法,
認為悲傷是一種罪,
是一種應予懲罰的軟弱跡象。
當一個家庭遭遇不幸打擊時,
當父親的經常被忽略,
男性承受及表露悲傷的方式
常跟女性不同。
要承認悲傷,
痛失至親是讓一個人成長的契機。
透過個人的傷痛,
被迫去學習、摒棄舊觀念、改變自己的思維,
找到新的方式,重新過日子。
至少有百分之七十五的人,
會在人生的某個階段經歷創傷,
而當中的三分之一會從這個經驗得到成長。
創傷後成長,
是指你不僅從個人的喪慟恢復,
並繼續自己的人生,
同時也因為它,而經歷個人的成長。
悲傷帶來改變:
#人生換條路走
你正在體驗的這個「新」人生,
在你遭遇喪慟打擊前也許不會出現,
它會感覺較真實。
#更具同理心
讓你與他人的關係更親近。
我們不像過去自己以為的那麼需要
那些光鮮亮麗、金錢財富、流行時尚。
它們可能看起來很空洞。
我們更珍視的是真實可靠。
#我們更加體認到自己的內在力量
#我們更珍惜人生
被迫面臨人生的低潮,
會讓我們更珍惜美好的時光。
#可能會產生心靈的覺醒
拒絕讓過往的喪慟界定自己是很重要的。
不論悲傷讓你多低落,
美好的事物都會降臨在你身上。
.
摘錄自
《 #生命的最後一刻_如何能走得安然》
作者:瑪格麗特・萊斯
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
各位朋友,晚安:
悲傷,是我們打從出生,就跟我們相伴的老朋友。然而,有些人對它視而不見,甚至欲除之而後快,這不但做不到,還會傷到我們自己。
如果有悲傷,我自己願意撥時間,好好跟它相處,聽聽它想說什麼。不過,我知道這對大多數人來說,並不習慣。不管是透過看劇、喝酒、買東西……,很多人主要是用轉移注意力,或者麻痺自己的方式,試著遺忘。
邀請各位朋友,對悲傷保持開放的態度。如此,我們儘管悲傷,也能帶來成長,也許有機會,體驗到悲傷背後有愛存在。
祝願您,如果能允許悲傷,就別催趕它,也許它一直不會消失,也願意陪伴它!
.
歡迎參與贈書直播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sychologist.Hung/videos/494553564889535
今天晚上沒有直播,但明天(3/14)晚上有贈書直播,歡迎參與
.
以上文字摘錄自
《#生命的最後一刻_如何能走得安然》
博客來:https://pse.is/3b9sad
金石堂:https://pse.is/3bnwee
誠品:https://eslite.me/3aggbh
讀冊:https://pse.is/3ayzgf
三民:https://pse.is/3cevzs
Momo:https://pse.is/3clk3t
作者:瑪格麗特・萊斯
四塊玉文創/橘子文化/食為天文創 三友圖書-微胖男女編輯社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omehomelife/
.
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:是犧牲,還是責任?是妥協,還是平衡?放下對母愛的執著,恢復你的生命彈性,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
博客來:https://bit.ly/2vhVD9s
讀書花園:https://bit.ly/2GEA9dH
誠品:https://bit.ly/2W4E3Sq
金石堂:https://bit.ly/2vhQ6jh